那天路經沙田,還未到火車站已看見「而家」傢俱店斗大的招牌,在虛榮心的驅使下,也要走進這間百貨式的家品超市逛一逛 ─ 即使我什麼也沒想過要買!
是的,你不知道逛「而家」已經成為都市人,尤其是年青人的消閑節目嗎?在週末的下午,那間堪稱地標的傢俱店入口,不斷迎著三三兩兩,甲乙丙丁戊有齊的人流,進入這個理想成真的夢幻家園。記得有次朋友邊逛邊不屑:「佢哋D嘢全部都係俾『鬼佬』用架,你唔見D裝飾擺設同設計都係好外國孭?根本唔啱香港D豆腐屋!」─ 我們當然知道明明自己只窩在50呎不到的房間,但還是去看擺放得優雅時尚的示範單位、明明家裡陳設本來雜亂無章,卻硬要買來幾個漂亮杯墊扮有品味、還有一屋已堆滿雜物,也要繼續添置枱布地毯水杯托盤茶几加配香花來滿足寫意生活的幻想,因為只有這樣,才可以有富有高級優越的感覺,你何曾在十元店或環頭環尾雜貨店得到相同的氣氛?
越來越多人發現這裡的感官享受,所以不論平日或假期,午後或黃昏,都有每週接近五萬的人次踏過他們傢俱店的地板,或許也有相同數目的手手腳腳再加上軀體與各式各樣的家品發生「肉體關係」,包括客廳部的梳化座椅、睡房部的床舖床墊,就連兒童部的熊熊椅子,也見過有非小孩形狀的物體痴戀過。
大概時代真的進步,我們不會留戀老化的東西,越是新潮時尚,越要貼近趨向,就算與現實不符,也要沾上一點關係;在逛「而家」的過程中,好些朋友是沒有目的地閑聊著、一家大小的追逐著,也有一兩個像石像般「攤抖」著,當然也有好明顯是情侶夫婦同居關係或什麼什麼的一對對,認真而似模似樣地品評不同的現場設計,就像在睇樓一樣。呀,差點忘記還有最年輕的學生代表,他們也愛上「感受有錢人生活」的嗜好,看來這門瑞典出產的家品生意,為世人製造了另一個夢工場。
1 comment:
你說的是「宜家」嗎?
「宜家」的成功,可能在於它的Bauhaus簡約設計,加上實用兼內用的特色。不過,今天「宜家」的產品已比從前的差了。
「宜家」的成功,可能在於它是唯一有被「老翻」的傢俬店。於紅磡土瓜灣一帶的傢俬舖遊走,總會看見些似曾相識的過氣「宜家」款式傢俬。
「宜家」的成功,可能在於你所說的港人會去行街的傢俬專門店。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