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July 02, 2024

城市青年

當年放洋回港的陳冠中創辦《號外》時, 曾用英文表達他對雜誌的想法: Every great city deserves a city magazine! 說來鏗鏘有聲, 即便那是個普遍市民還在貧苦邊緣的時代, 多數人最多看報紙渡閑暇, 電視電台還不是人人能負擔得起, 但偏偏在社會建設發展的巨輪下, 開始滋長了一批新文化的上層精英, 加上好些有機會出國見識大世界的幸運兒回來, 從此一個時代的思潮便如是出現.

不過, 還在七十年代中的香港已經是 great city ? 我很懷疑, 至少在我當銀行司機與工廠女工的爸媽眼中, 未至於要捱餓, 但生活並不餘裕, 他們只看到勞動與拮据, 各區各處還滿是寮屋與徙置大廈, 但已是Yuppies的陳冠中與友人們, 卻看見在中環半山或尖沙咀的空氣中, 在知識分子與新興階級之間彌漫著的時尚與品味, 這固然也是新時代新社會下的產物, 就像《號外》三十周年時推出過幾本字典般厚的專書, 重新輯錄過去不同年代的訪問與專題文章, 其中創辦人在1979年第31期就曾寫下新興階層的定義:

「我們假設一個畢業三年的廿五歲EO, 月薪將約是原薪加二成, 近三千元. 廿五歲是適婚年齡, 兩個大學生結婚, 家庭總收入將約六千元, 已經遠高於廣告界估計的香港家庭平均收入一千五百至三千九百九十九元. 況且, 他們因此新婚而沒有子女, 應是最需要及最願意消費的時候.

Wow...what a surrealistic thing! 現在看來, 每個描述內容幾乎都匪夷所思, 例如廿五歲當EO? 如今五還未畢業的大學生多的是, 政府人工是大手筆, 但要背上懶夾廢的「朵」, 今天已不是值得張揚的羞恥; 廿五歲適婚? 不要開玩笑了, 到三十五還要繼續單身的不計其數, 當然, 還有一堆心智未齊全的廿多歲後生早十年竟然也人結我結, 如今會是什麼景象? 他們的子女如今也十來歲, 在普遍更多人唔肯/願/想/會生的情況下, 這些小朋友很快就是城市青年, 而他們的父母因為要養兒育女, 便不是上述預言裡, 那些「最需要及願望消費的人」! 這幅美麗願景, 比起什麼日夜繽紛的粗糙與庸俗藍圖, 可能來得純粹與真誠, 近半世紀前世界沒有電腦與手機, 也就可以如此簡單, 所以雜誌專題還在推想這一族群的生活面貌: How they live? And how to be an affluent spenders? 唸, 只能說真是天真得令人咬牙切齒! 那時廿五至三十四歲人口原來約九十五萬, 人數也會越來越多, 亦即是雜誌的主要客戶群, 創辦人深信這是蘊藏本土意識的寶庫:

「...如果他們沒有自己獨特的興趣、嗜好、品味、習慣及世界觀, 如果他們沒有因為所受的特殊教育及所處的特殊環境而出現獨特的生活方式及需求, 那才是真正奇怪了.

很可惜, 再匪夷所思的事也可成真! 如今, 這些 Well educated 的人繼續世代相傳, 散落於太古城黃埔德福與九龍塘等小世界, 就只能滿足於吃喝玩樂這個人生意義最底層次的安逸, 其他擁有特殊世界觀與追求獨特生活方式的城市青年呢? 要不身陷囚籠, 或都遠走他鄉了.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