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nday, July 15, 2019

光影的契合


上月底在台北的國家音樂廳, 聽了場與電影有關的交響樂, 本來單純的大團編制西樂合奏是不太能吸引我入場的, 但音樂會與李行導演拉上關係, 以「行影玖拾」來命名也算別有意義, 於是在一年一度台灣金曲獎頒獎禮的同一晚上, 與全場滿座的民眾成為這個電影音樂會的座上客. 與看舞台劇的要求不同, 我買了三樓偏廂的位置, 可以稍近俯瞰舞台, 樓座大堂, 甚至高座後排的觀眾, 只要不在擴音器旁邊, 在有著傳統反射音色的廳院規格場所裡, 基本上都沒大問題, 當然還得看樂團與指揮的水準, 而這次還多了六位年輕歌手現場演唱, 好聽不好聽, 便多了份考量, 但若論好不好看, 混合光影片段與流行偶像元素的策劃, 絕大多數比起單看平靜的樂團成員與嚴肅指揮更有瞄頭. 就像完場時, 還算健壯的導演現身台上, 更點名介紹台下那位曾演過其電影的昔日女星 - 甄珍, 鄉民自然興奮莫名...是的, 都是那個年代的情懷!

音樂會由新一代電影配樂與創作人李欣芸負責策劃編排, 在郭聯昌指揮下, 由台北市立交響樂團逾六十位樂手演奏, 連同歌手在經典電影片段穿插下, 以及資深影評人藍祖蔚現場導賞旁白中, 分成上下半場演繹現年九十高齡的李行導演, 在五十至七十年代留下的光影世界裡所呈現的感人時刻. 在黑白漸變彩色的菲林片段, 有家仇國恨的熱血, 有鄉土純樸的緬懷, 有城市發展的動力, 更有讓現場不少阿嬸阿叔回味無窮的那些啟蒙懞懂愛情的回憶 - 包括曾經追隨的那些年銀幕偶像:《汪洋中的一條船》的秦漢與林鳳嬌,《心有千千結》的秦祥林與甄珍, 竟然還有為香港電影公司拍攝的《海鷗飛處》裡的鄧光榮, 以及《海韻》的蕭芳芳, 一張張都是俊美少年與青春少艾的面孔, 但鮮活的只留在有待復修的舊電影裡, 也許, 還飄盪在歌手間場出來演唱的電影歌曲裡! 第一首是導演至愛的《小城故事》, 由廿多歲的李玉璽演繹, 很可惜他簿弱的嗓音被樂團稍欠平衡的編奏完全蓋掉了, 但其實音樂的演進也像烹調的過程, 整個氛圍需要每個部份慢調熟成, 所以其後的歌手因應各自風格越見融和, 像卑南族金曲歌王桑布伊, 平穩高亢的朱俐靜, 還有輕柔澎湃得宜的陳彥允, 都有恰如其分的表現. 

有了偶像歌手的參與, 樓座第一排坐滿了年輕觀眾, 他們沒有大呼小叫, 也遵守劇場安靜規則, 這是把老舊情懷與傳統文化傳承下一代最理想的效果; 即使有些歌曲不認識, 也對交響樂是否出色沒有概念, 但真的不重要, 當幾位男偶像以組曲方式演繹充滿朝氣的《早安台北》主題曲, 讓觀眾彷彿重回七十年代末民眾對城市憧憬的期盼與想像, 或由台韓混血的冷峻型歌手畢書盡, 以超熟練的聲音低吟著讓時間停住的《情人的眼淚》時, 你會感受到, 有種感染力是劃時代的! 就算, 只有那一瞬, 讓不同年代的思潮交匯, 已是好事!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