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June 15, 2019

退場

問: 最近是不是覺得納悶糾結, 總是不太專心, 一會兒看手機, 一會又望窗發呆, 就算不是星期一, 四周像被 Monday Blue 籠罩?

問: 看見天文台的七天天氣預報, 都是那個不太可愛的下雨(甚至是雷雨))標誌, 是不是滿胸不是味兒, 說不出的不爽?

問: 室內不正常的安寧, 比起港島某處正上演著像《雷霆救兵》的劇情更詭異, 大家的屁股雖然仍安份地黏坐著, 但空氣中是不是有種暗湧的味道?

我不知道, 過去一星期各行各業的打工仔在辦公室過活的時候, 會不會也有坐立不安的微妙感覺 - 就是那一點點不明所以的躁動, 可能因為一早被雷電交加的雨勢弄得狼狽不堪, 因為午飯時被有關市面抗爭的消息包圍著而不得安樂, 因為大家都被大局困惑而讓大小公事停在膠著狀態, 也或因為下班時看見雨勢偏偏最大而無奈煩心...遇上這種季節性困擾, 上班族(或任何有人性的)有情緒, 其實十分正常, 尤其在人心惶惶的大環境刺激下, 有感覺總比麻目好吧! 當然, 一年三百六十五日總不會日日好天氣, 更不可能天天陰霾密佈, 那時候紅雨黑雨便不是藉口, 待在密閉的職場上, 對著合得來或討人厭的各色人種, 持續壞心情便總有原因. 這本台灣出版的《最後下班的人先離職》是在出版社的 FB 看到的, 第一眼便被書名吸引著 - 嘩, 怎麼說得如此準確啊! 不是嗎? 辦公室裡經常抱怨很忙很累的同事, 卻不見得是常常留守最後才走的人; 喜歡遲到早退每十五分鐘便起來與同好談天說地的, 身心都很「放鬆」看起來也寬容; 然而那些沉默不常搭訕或被認為離群獨處的, 卻往往是做不停手最後離開要為辦公室鎖門的那個, 甚至成為最先離開垃圾場的先烈! 我想, 從學校滾到社會的一刻, 便是這些職場連續劇的開始; 就算你不是說是說非的小人, 也是曾被小報告壞心腸爭權奪利直接間接打擊過的綿羊, 未遇過面善心惡的面具同事, 也曾跌進單打獨鬥的疲累深淵, 一切一切文藝點可說是工作上的生活與生存」, 直接點就是職場裡的「廢柴與仆街」...很粗俗嗎? 但人事人事,  有人便有事, 當你遇過頂心頂肺值得死一萬腦細胞的爛人爛事時, 你便知道這樣形容已很客氣了!


這本書的作者是個媒體從事員, 歷經雜誌出版廣告與網絡媒界, 以十多年的體驗寫下血淚史, 當然還有指點後輩新人的生存之道. 裡面的故事或許有個別行業的特性, 但讓我這個大叔告訴你, 人, 是有共通的醜惡...老實說, 辦公室更是滿載不同程度的精神病患者, 就像那些八點檔肥皂劇的老闆上司主管與一眾 ABCDE 同事, 各有病因與病徵, 平白無事大家同心合力的視而不見, 撕破臉時還不是翻轉豬肚! 新入行的人, 台灣叫菜鳥, 作者無疑也是個捱過來的大人, 所謂什麼風浪未見過? 社會化也是理所當然, 所以當經驗輯錄成書來點化萬民時, 留有餘地的觀點與貼士是可預期的 - 罵人之餘也要教人, 更要保持積極正面嘛, 才是真正的軟硬兼施, 可惜我沒有這種騎牆技倆, 難怪要適時退場, 好好養傷!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