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辦公桌, 無論是四乘六的長方型, 還是L字曲尺內彎型, 每日下班前, 總會清理一下, 目的是把電腦螢幕前的一方空間騰空: 文件要不分 folder 堆疊一旁, 不然就收在抽屜裡, 其他文具雜物也一一歸位, 總之隔天上班時迎來的, 是可以放上早餐或隨身包的那塊平面, 而不是滿堆攤開的檔案文件或亂七八糟零件的狀態. 我一直覺得只是個人習慣, 其實並不特別整潔, 但對從不執拾自己桌子甚至周遭雜物的同事來說, 可是奇景! 事實每個人也有自己的「陣勢」, 從衣著配飾到言行舉止, 都是他的名牌, 除非你的辦公桌亂得像垃圾場, 或是髒得發出異味, 否則沒人有空管你, 桌上放滿與工作無關的東西也好, 只要交出成績來, 也是個人風格的表現.
辦公室是人人收工即走的場合, 基本上沒情感可言, 但家居卻是私人聖地, 要添置什麼丟棄什麼卻是一門學問 - 果然, 專家從此而來! Netflix 年初推出了日本整理收納師近藤麻理惠的真人實境節目《Tidying Up With Marie Kondo》, 每集到訪尋求整理家居意見的美國家庭大展所長, 原來已經熱鬧了好一陣子...應該是, 這位個子嬌小的「大師」早在 2015年已被美國《時代》雜誌選入「百大影響力人物」, 而她在 2011年出版有關人生整理的第一本著作《怦然心動的人生整理魔法》大賣一百萬本, 連同其後系列累積超過七百多萬銷量...嘩, 還真的孤陋寡聞, 我是在上月歐遊時, 民宿訂閱的 Netflix 頻道上才發現這個節目, 當下想起最近聽聞有前同事當起「收納師」, 是同一回事嗎? 抱著看真人 show 的好奇, 認真的看了幾集 Tidying Up...嗯, 其實是頗有趣的! 從來, 東方面孔出現在西方主流媒體裡, 還要以專家身份來「點醒」觀眾這件事, 本來就不常見, 但這位身高不夠五呎的日籍女子, 有什麼過人魅力呢? 首先, 單眼皮鵝蛋臉再配個齊陰頭與可愛露齒笑容的她, 完全符合東方溫柔真摰的優雅形象, 永遠一身淡素卻不失品味的入屋服裝, 不時透露自己是人妻也是人母, 在任何種族的人前再綻開笑靨時都立即再加十分, 試想像換轉是棱角分別的強悍外表, 甚至是男生, 那些屋主會像現在般「受教」嗎? 其次是, 每次訪問「大師」必有一個也是日籍的翻譯隨行, 把指導內容緊接又流利地以英文翻譯給屋主, 但「大師」又不是完全不懂英文, 還會偶然用英文回應屋主, 讓大家又和樂地開懷大笑, 這, 也是一種氣勢吧! 先不論「大師」有無料子, 翻譯像個跟班 (Sorry, 客觀上是), 讓這個說著外語的專家, 在需要心靈意見與精神支持的美國人前, 特別有份量; 也許, 這就是近藤麻理惠為何能引起熱話, 獲得一眾學者名人與傳媒的愛戴, 展現她對人生選擇的智慧!
表面上是家居雜物整理的問題, 實際上卻反映現代人在沉溺消費與物質上的精神問題 - 這是「大師」最近受訪時說的, 她坦言那些收納方法其實是為受助人「抒緩壓力, 而非單純獲得一個整潔家居」; 所以, 電視節目中她會在到訪家庭進行 greeting the house 閉目沉思的儀式, 又請屋主對準備丟棄的東西 say thank you, 當然少不了她的 spark joy 理論, 配合感性悠揚的音樂背景, 在屋主最後親自執拾, 清除幾十包放棄的衣物用品獲得夫妻重新和階或豁然開竅的奇蹟下, 成就一個讓觀眾看完吐出一句 Oh, so sweet 大團圓結局贈興話的電視版心靈雞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