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March 14, 2019

手機出賣你

九十年代以前的影視作品裡, 很少有手提電話出現, 有的, 也只是黑幫大哥或商界強人手中的那隻「大哥大」, 人們笑稱像塑膠水壺般笨重的鐵塊, 就是經濟起飛社會發達的身份象徵, 像1989年鍾志文執導的《驚魂記》裡, 飾演律師樓合伙人的高貴律師林青霞便隨身配備, 用作與客戶通話, 或指點公事之類, 沒有其他, 更不會廿四小時拿來」...因為那只是個死物, 某程度上沒有感情, 不會依靠, 沒事也不會掛念. 但時移世易, 今天的手機已像人類某個連體器官, 像有機生物, 同呼同吸的與主人日夜痴纏, 各種型號有模有樣, 有形有相, 有聲有畫, 甚至有智能有記憶, 其實不已是一副機械...人嗎? 所以, 手機不只是科技, 也可以是角色, 有時, 甚至是個狠角呢? 



去年底上映的韓片《完美的他人 Intimate Strangers》, 故事說相識多年的好友攜眷出席新居入伙聚餐, 有人建議把手機擺上枱, 就那一餐的時光裡, 與大家分享所有來電通話與社交訊息, 以示坦蕩清白的人生...電影翻拍自數年前意大利另一齣作品Perfect Strangers》, 人物角色與劇情幾乎如出一轍, 但如果單看香港譯名, 其實無甚吸引力, 反而台灣譯作《親愛陌生人》, 清楚點明電影主旨, 亦即是身邊的那個人, 你真的了解嗎? 還是陌生得可怕? 也許主角也不是手機, 當然不是那七個演員, 其實是老土俗氣的人性! 電影開首引用了作家馬奎斯「三種人生的名言, 然後在一場和樂融融的飯局裡, 逐一展現我們的每一面: 公開的, 私下的, 原來還有秘密的! 所有言行不一, 口是心非, 說一套做一套的形容詞都可以精準地反映在劇情裡, 看來都很負面吧, 但事情總有兩面, 說謊的人以為出於善意, 偽裝的人也為了營造和諧, 那說是非的人, 是為了什麼呢? 就像戲裡的一幕: 表面溫馴柔弱的人妻與新居女主人堪稱好姊妹, 有事互訴扶持的那種, 餐桌上人妻的另一朋友來電, 還落落大方地用免提談起來, 誰不知對方開始聊開來「新居入伙聚餐? 啊, 是那個你說很造作的女人那家嗎? 是嘛! 你不是說他們就只懂炫耀財富嘛, 呵呵呵...臉色蒼白的人妻趕緊一面解釋一面收線, 但來不及了, 心底話被翻出來, 也許真實得連自己也招架不住.

一頓飯也不過是幾小時, 但該死的各人手機就在這時陸續響起, 不一會又有訊息傳來, 就連大家企圖以一張快樂 selfie來打圓場的一刻, 更聳動的訊息就在另一人妻手機裡出現, 破鏡霎時再多幾塊碎片, 因為拿手機自拍的正是那人妻的老公! 說到底, 是手機出賣主人, 還是我們把不該記存的秘密自作孽地收藏下來, 讓它有曝光的一天? 結論是, 人人都有公開的面具, 私下戴不戴不重要, 秘密卻要封鎖, 做不到便承認吧...還有, 一定要有人打圓場嗎?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