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好, 如果不是來看音樂會, 我是應該不會踏足這個叫科學園的地方...嗯, 好在哪裡呢? 因為除非你是優秀的科技人才, 又恰好被政府認可的新科企業(或國際優材), 否則平民百姓平白無事, 應該享用不到這裡佔地比維多利亞公園多三公頃的園林景觀與鳥語花香; 而且低密度的園區臨近吐露港, 毗鄰白石角海濱, 還有政府慷慨的不斷撥款注資擴建, 設計像極那些臨海靠岸的高級豪宅 - 如同其他可望而不可及距離感十足的建築, 來過算是見識了! 在香港, 微不足道的納稅人經常與用公帑花費的事物緣份淺薄, 無感已是日常, 既然香港科學館長期沉悶沒趣, 香港科技大學又非常人能進出參觀, 那在外國人材放假遠走的假期裡才有機會辦些公眾活動的香港科學園, 蹓躂一下那些極度寬敞的空間, 感受時尚先進的舒適, 即使你一世也不會知道這裡的工作與成果與大眾有何關係, 算是與花過的冤枉錢說再見吧!
那晚從大圍火車站轉的士過來, 也要花近百元的車程, 可見還是偏遠, 但即使風雨飄搖, 也無阻近千個觀眾即使站著也要來看何韻詩On The Pulse of Festival音樂會; 也許, 大家都知道她要當沒有唱片公司支持的獨立歌手很難, 大家也不知道, 這會否是她最後一次的戶外演唱會...與政府或強權作對, 誰敢保證呢? 畢竟, 歌迷也有自己的生活, 能夠在濕冷夜圍在一起吶喊, 與一眾維持秩序與看守攤檔的工作人員, 就像歌手說來的人:「都應該有著相同信念吧」, 對, 至少能參與已是難得! 在半露天的戶外廣場裡, 樂隊與歌手在架起的高台上勉力表演, 觀眾站滿廣場空地與半月型階梯上, 人人披著雨衣風衣, 和著不知是淚水還是雨水, 就只一夜, 仍然相信世界是有希望的, 仍能自由地聽著《親愛的黑色》!
當然, 觀眾是有很多種的, 當歌手走近台邊的裝置, 一邊剖白一邊演繹《給自己的情書》時, 台下霎時走近一些開始自拍的歌迷 - 不, 應該是純粹想要有藝人入鏡沉淪自拍的「病人」, 影呀拍呀還有在雨中好姊妹倆吃薯片的, 漠視當下舞台情緒與氣氛, 用自己的方式興奮開心著. 這就是現實, 人們視音樂為娛樂, 還是有靈魂的感性寄託? 的確, 歌手有再大的感染力, 世上還是有不著邊際的粗糙低俗, 無時無刻滲漏在我們當中, 造成一幅幅缺憾(也不美)的風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