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大半年,上堂時我仍堅持帶著筆盒(聽起來已經很老派),拿著 ball pen 或鉛筆(不是什麼pad的手寫筆喔)在打印出來的真紙張上寫筆記,有時候在連講師也預設「筆記只有電子版」和「同學沒幾個認真看筆記」的理解下,也真的感覺像與時代對抗著,彷彿這種 old school 做法不合時宜,或是對今時今日的教學新思維對著幹;但當然,我沒有放棄紙和筆,當每一科在期終考試的課室裡還不是在每個同學面對派發一張張試題與答案紙時,新時代對科技的迷思不攻自破,這時候便再沒有人質疑紙筆的永恆價值,自圓其說的劣根性便隨時上場。
不過,本城訓練出來的考生,手腳運用是極其適應密閉空間裡進行的限時競技;即時平常人人手拿平板與手機,但一到試場便能填滿一張張單行紙,還能提早離場不浪費他們的青春時間,倒顯出多年來的「填鴨式」考試制度 train 出一群寫手,至於大國同胞更不在話下,活在領導思想與標語口號之中的這些孩子,書寫表態就是日常,對這些要求轉彎抹角兜兜轉轉的理論陳述寫作比賽,根本沒有難度。Anyway,手腳不用便趨頹廢,跟腦袋一樣沒有延緩退化的餘地 ─ 雖然很多人以為受科技網絡的刺激,日夜接收像國際自助餐般的資訊,腦筋自會發達,但雙手只靠平板或手遊的朋友,發達的是官能反應,而不是智商與知識。就因為很久沒寫生活了,我差點連咬文嚼字也不會寫了......假使腳有一天不能動,我也不希望手停下來,就如面對四面牆的愁城,思想仍然可以四處飄逸,只要一紙一筆,什麼也能記錄下來。
旅館樓層的牆上,刻上為旅人打氣的心靈雞湯。這話一點也不難懂,但卻不容易面對,最重要是大部份人以為休息等如停下來,而停下便是不走路;物理上的理解可能是對,但人不只有軀殼,還有重廿一克的靈魂。有試過身體極疲累但精神仍很亢奮嗎?那會否是部份靈魂仍在興高采烈地跳舞?我的休息不是為了不想動,而是動在更有價值更有回饋的地方,坦白說我旅行時都在走路,也喜歡逐條街巷探究蹓躂瀏覽的片刻,但當然也享受休息的時候,除了賴在旅館床上,肆意跳看上百條光怪陸離的電視頻道外,坐在安靜雅致的咖啡店內停下腳步,就是靈魂安頓的所在。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