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21, 2024

腐乳與瓶裝水的命運

記得當年初踏藝文行業時, 曾在某表演藝團任市場公關, 目睹過一次「危機處理」是如何進行的. 事緣該團被審計署批評行政混亂, 工時計算有問題, 亂派贈票等, 簡單來說就是不符政府秉持的衡工量值原則, 甚至有濫用公帑之嫌. 新聞見報當日, 辦公室可謂鴉雀無聲, 因為沒有幾個人準時上班, 或者正確點說, 至少高層們都失了踪! 沒有通知, 沒有消息, 職級太低根本沒被知會任何東西, 但來查詢的電話還是接過幾個, 然後開始收到上司遙距指示, 只不過留意一下新聞記錄之類...事後才知道, 高層們匿藏別處, 與更上級擬定回應內容, 或與重要人士疏通解釋, 不理(或不需要)與公眾對話,「私了」這件通天的社會新聞. 事實當年民情並無洶湧, 也許, 更骯髒的政商醜聞更多更juicy, 可見藝文地位之低, 大眾無暇一顧.

但要處理這類見報的不利事件, 是否真的需要公關呢? 像上述這些長年獲政府資助, 無用向社會問責的機構團體, 他們首要安撫的是誰? 肯定不是連看也沒看過他們表演的牛頭角順嫂吧! 是有關公帑呀, 是納稅人的錢呀, 但不只某些執法部份, 公家部門從來「唔駛你教佢做野」, 審計署的發現就像公司的內部通訊, 一切以文書往來解決, 只要大方得體的手筆, 體制裡禮尚往來, 閉門便可造車. 但最近百年腐乳店的風波卻不同, 民間傳統小店與公家的食安中心本來就存在「衝突」基因, 食物安全亦是大眾貼身議題, 政府是站在道德高地, 試問誰敢負上「食死人」的責任? 但即使大部份人都是「腐乳嘅野, 我地識條鐵咩」, 花生友如何議論便成某程度的風向, 越多人討論媒體便越關注, 小店與官門持續反駁發聲, 又讓大家繼續討論. 小店驟然結業, 食安中心即成「罪人」, 所以終令官員硬起來, 公佈小店食材不是「香港製造」的秘密! 今天, 小店的後生一代上電台結結巴巴的回應一個鐘, 態度軟下來, 又向官門致歉, 就止了事. 是真的了事嗎? 至少, 曾在電視訪問中忿忿不平的老闆娘肯定還耿耿於懷, 是因為傳統食藝涉及複雜環節有理說不清, 過程含冤受屈有苦自己知, 還是, 過不了時代與新香港的這一關, 愧對祖宗家業? 我不知道他們的腐乳是否有問題, 但只看見年輕少東不太懂得語言藝術, 輕易被官威KO了.

企業財團要是受到指責批評, 可不會如此笨拙! 早前消委會出報告指某瓶裝水有害物質超標, 觸發該公司強大神經, 翌日即帶同律師踩上消委會現場投訴兼發律師信, 氣勢自然凌人. 同樣是放入口的東西, 照理大眾都關注這家其實不太知名, 但背景深厚的大陸企業所出產的樽裝水, 是否有問題, 為何消委會不能像食安中心硬起來, 反而立即道歉認錯? 同樣, 在「山泉礦泉天然定飲用水嘅野, 大家識條鐵咩」的情況下, 大眾只見人家強勢登門, 有財有勢是固然, 而且公告天下應該是有理一方吧, 還搬出「國家標準」...這對弱弱的消委會來說, 這是否一種「不可抗力(抗辯)」的因素, 要瞬即更改測試結果? 可見面對危機, 有些人選擇親身但空槍上陣, 有些人則毫無懸念, 選擇失格歸順! 

圖片來源Yahoo 新聞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