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hursday, August 03, 2023

台式生活 ─ 港味

夏天的中南部, 很常出現「午後雷陣雨」, 即是那種前一刻藍天白雲, 瞬間變臉成烏雲灰天的無常, 可以降降暑還好, 但卻是忽然來個暴烈風雨, 讓行人走避不是, 呆在店內或某個街口等雨停也不是; 像那天剛到嘉義火車站, 拖著行李走往旅店時, 便又這樣, 撐著廉價縮骨遮也還是淋個狼狽不堪, 廿多分鐘後終於蹣跚拖進旅店, 職員看見一臉喘著氣又披頭散髮模樣的旅客仍然漠然回應, 便知道他們對晴天驟雨早已見怪不怪了. 不過, 心想著台灣所謂漂亮的人情風景, 從高雄到第二站嘉義市的這次入住過程中, 再次落空.

我們往外地旅遊, 總會帶著一份既陌生又期待的憧憬, 幻想或預期在當地遇到的人或事, 即使是世上不少惡名昭著的國度, 如果你要去, 便應抱持好壞通吃」的大愛心態, 什麼不禮不公不合理不正常的事, 是「預左嘅」, 相反若是文明先進美麗善良的地方, 同樣會期待從下飛機的一刻全城都好人好事, 只要有什麼離奇離譜或「有無搞錯」的東西, 心情印象肯定大打折扣. 我對台灣從沒有過份的奇想 ─ 好些近年移民當地的港人, 就發著投進「文化城市」的避世夢, 然後像幾十年前港人湧往美加生活, 其實只圍在唐人街與華人圈取暖, 但我總把握每次旅遊, 當作遊歷當地人生活的機會, 能夠感受台灣的人文氣質固然加分, 若發現這裡的幽暗與墮落也不出奇, 因為再多藝文美學書店咖啡林木山色, 也不能對全台灣城鄉市鎮每天發生「沒水準不合格」的社會現況視若無睹. 矛盾是人性的根本, 我是相信的, 反映在一個國家或城市裡, 便看見人們的日常生活, 一面是有型有款的獨立個性, 另一面卻是庸俗低級的市井民情; 在不同行業及市面上, 有自覺很厲害的文化意識與冷淡的待客嘴臉, 有平凡跟風的小民心態與閒散的渡日姿態, 當然在政治道德倫理傳統上, 也顯見人們表裡不一與虛偽反智的問題, 只要觸及選舉派系治安社團住屋種族兒童女性平權等議題, 大眾很有默契都三緘其口. 如果香港崇洋, 那台灣除了繼承日治留下的種種餘習外, 其實對外國人更唯唯諾諾, 見到外國人銳氣即減, 時至今天仍視歐美為優異國度, 相對亞洲人的態度迴異, 例如對日韓星馬最親切, 遇其他東南亞的立即變臉, 若是陸客則心裡不是味兒(但又要做其生意), 而對港人呢? 2019年中, 香港社運與市面衝突的新聞傳揚海外, 我在新竹東門市場逛到一麵攤, 與老闆聊著聊著然後知道我來自動盪之地, 臨走時他竟然送上打氣說話, 當刻我只禮貌的虛應著沒想什麼, 如今想來...這句問候是如此沉重, 是他們的普世同情也好, 是對香港的特殊情感也好, 代表著一種微妙的牽連.

四年後的今天, 我沒再聽到什麼慰問, 人們對「香港」兩字流露出淡然的寂靜, 近年陸續的港人移居讓他們不再好奇, 廣東話與港式食物也不再陌生, 或不再吸引? 我不確定, 事實是菠蘿包他們也可自創口味, 沒理由還對蝦餃燒賣朝聖, 口味與潮流也可改變; 像某香港藝人來台大讚當地, 又不時發表意見, 曾「台灣人沒有欠香港人什麼」...如此識做」也是無可厚非, 因為稍一不慎, 港人可能被視為「難民」, 帶著原居地的不光彩, 只能低調做人.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