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pril 09, 2019

那些日子

有沒有聽過這句說話:「收音機陪住香港人成長」? 沒有? 或聽不懂? 若不是天真嫩口的千禧後年輕人, 相信便是九七後隨大批大批發出的單程證或一系列優才投資計劃而來的新移民; 前者一出世便以網絡為主要奶水, 後者沒有聽收音機文化, 因為祖國有的叫廣播, 政治服務為主, 所以, 大概也欠文化! 去年香港電台回顧廣播歷史九十年, 原是份量十足的課題...九十年喎! 差不多一個世紀的人文歷史社會潮流民生點滴, 在這個彈丸之地見證經歷過多少小城大事! 但從前的聽眾死的死, 走的走, 甚至在幻變的時勢裡改變的也不計其數, 對電台節目失去興趣, 就連收納那部殘舊單一的收音機也嫌棄; 如此世道, 所謂回顧在坊間凋零的和應下悄然而過!

對從小聽收音機比看電視多的我, 實在不忍本地廣播業得到如此待遇. 事實是, 莫說一介聽眾不能逆轉潮流, 即便電台從業員也顯得意興闌珊, 或變節墮落, 你看今時今日三家電台死氣沉沉的樣子, 了無新意地跟隨潮流而非帶領民智, 走的只是安全路, 甚至不能與二三十年前的舊路相比. 慶幸, 過去有過十多年親身參與這行業的光景, 在小小節目空間裡實現自己, 只是一邊完夢, 一邊卻只能看著整個業界環境與大氣候的沉淪, 曾經憧憬的格調, 氣息與才情, 或大氣電波裡的聲音在城市裡牽動起的波紋, 原來, 只在上世紀的回憶裡才找到. 像我們隨時隨地呼吸的空氣, 其實是有味道的, 清晨的朝氣, 午後的躍動, 黃昏的餘暇, 還有深宵的沈澱, 都是如何過生活的投影, 嗅起來還有畫面的, 這就是電台聲音導航的引力, 什麼時段做什麼味道的節目, 是善待這個媒介最基本的初心.

當然, 以求新求快求財求點撃為首的管理人, 從不理會風格與美學這些虛無的說詞, 更糟的是有投靠錢潮識時務的前輩認為, 節目內容與時段配合的想法「已經過時」, 我無話可說, 因為當做節目的只是能開口說話而非專業 DJ 的「主持」, 而聽節目的是欠缺品味與質素判斷力的「聽眾」成為王道時, 認真的人便落伍了, 還有什麼好說呢? 只能看著這張網上有好心人發佈的古早節目表, 懷對那些日子!

1 comment:

Unknown said...

懷念阁下曾主持的節目, 不論是假期早上的,數碼台下午的,和黃昏或晚间代工做的.....就如你所寫“像我們隨時隨地呼吸的空氣, 其實是有味道的, 清晨的朝氣, 午後的躍動, 黃昏的餘暇, 還有深宵的沈澱”。你所做的節目,真的能给人這種感觉。祝生话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