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萬物皆有兩面, 既普通的樣子亦可化作奇事, 讓粽子最能耀武揚威的日子, 就是每年夏至的六月端午時, 香港人沒有很愛吃粽子, 卻特別喜歡隨波應節, 便宜的隨便買一兩隻配八寶粥當午餐, 要面子的便買高級食肆百貨酒店的「造作」出品, 不為吃, 只為一時虛榮. 台灣人一樣不特別愛吃粽, 即使新聞報導某某城鄉的老字號近日大排長龍, 鄉民就為搶購那些從蒸氣氤氳中熱騰出爐的綠色東西, 市面沸沸揚揚的也不過一兩週, 而且屬於小鎮鄉間的節慶熱鬧...總之數十年陳家肉粽有保證, 一傳十的口耳相傳, 鄰里便爭相幫襯. 但在城市卻不同, 這幾天走過夜市當然有攤販鋪陳一整桌粽子, 簡單的甜鹹款式, 沒什麼賣相, 與旁邊各式生果兼著賣, 即便在超市賣場甚至路邊店家, 也不見拿粽子做招徠 - 從端午開始的四天連假, 民眾似乎關心出遊玩樂, 多過屈原與龍舟. 儘管如此, 講求風土習俗與吉利兆頭的台灣人, 還是會拿節慶來摧吉避凶一下. 有連鎖超市如常促銷端午食品, 但不是大讚貴價粽的元貝蛋黃松露或糯米有多厲害, 而是拿節日特色開民生玩笑, 在社交媒體用擅長的玩味圖文作自省詩 ─「滿懷抱負的屈原」, 「被掌控方向的龍舟」,「愛爆料的粽子」通通拿來諷喻市民營役與新聞時事, 還拉上法海與青蛇的神話故事, 讓民眾即便不吃粽或沒看龍舟擺渡, 但仍能在這個躁動的時勢沉澱...或就苦笑一下. 能省則省, 時時反思與「慳D」殊途同歸, 對身心與荷包同樣有利.
畢竟千年百年的民俗流傳, 對現世百姓竟然有同樣啟示, 不是很值得大家反省反省嗎?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