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對需要音樂, 最方便的「資源」當然是網上管道, 隨手輸入心水歌單, 再用網絡轉換想要播放的各種音源格式, 一輪複製轉貼又轉移, 接上手機或音響, 美樂隨即源源不絕. 很簡單喔 - 其實按個制退出唱盤, 放上一張CD, 任何一種風格的暖場音樂也就能繞樑三日啦, 不是更簡單嗎? 可惜, 迷你音響早已被各式各樣的揚聲器, 蓋芽載體, 手機淹沒, 要找一部像樣的CD機殊不容易, 就連要把CD裡的歌曲轉換格式, 也是個冷門的動作, 當然就難在網上找工具. 像我這樣在CD黃金時代成長的人, 家裡不能欠缺能播CD的音響, 房裡有部愛華牌舊機, 書枱也有新式流線型收音機與唱片的二合一, 但卻先後死機, 食碟, 甚至還邊唱邊有雜音, 硬是播下去簡直有虐待唱片之嫌, 現在沒一部能用的唱片機, 也很對不起收藏多年的數百張CD.
買就可以了, 不是嗎? 嗯, 你以為在今天電器鋪擺滿電腦與百吋電視的時代, CD易找嗎? 指的是實用耐用又好看的喔! 那部枱上P字頭的迷你音響也是有牌子, 才幾年現在插上電源還不是亳無反應嗎? 傳統的電器行的確還是成行成市, 也都仍然賣著卡片型收音機(馬迷至愛), 手提或卡式播音機, 錄音筆, 電鬚刨, 以至各種雜嘜牌家電, 就看準市面那批老街坊不信大型連鎖店, 以為小店公道又實惠. Well, 自從在家附近的一間舊電器鋪買過壞的VCD機後, 已對老店患上多疑症! 也許, 在人心虛浮的時勢, 擁抱長情真的是自找麻煩, CD機沒有, VCD機也近乎絕跡, 專賣唱片的店也無聲無息的隱退, 像久歷流離浪蕩的幽靈終至魂飛魄散一樣, 就算有陰陽眼也再也看不見! 在這樣令人哀愁的時候, 好彩還有 shuffle, 是蘋果在二千年後推出的超迷你隨身聽 - 對, 我覺得曾經風光一度的 iPod shuffle才是真正的「隨身聽」, 輕身得收在掌心上的小東西, 接上耳筒就有過百首歌曲陪伴左右, 比起那時候的變種出爐的 nano或 mini更得我心. 這許多年來, 曾經買過三部「隨身聽」, 第一部是珍珠色的, 還在背面摺夾上刻上字母簡稱, 大概五六年前才失效, 第二部是送人的, 什麼顏色忘記了, 但肯定不會是紅橙綠或粉紅, 第三部選了個銀灰色, 至今仍是上街跑步或旅行的隨身物.
潛意識上, 我相信我是抗拒科技的, 收音機我喜歡用傳統有天線上的, 聽音樂我喜歡有唱碟的Hi-Fi, 手機只是通話通訊便好. 尤其出門, 這部 shuffle已伴行過多次遊歷, 在陌生的公車上聽著周國賢的《我們都不是無辜的》感同身受, 在鄉間的火車月台上被陳奕迅的《苦瓜》當頭捧喝, 或在迷濛的航班上在 Sinead O'connor 的 Nothing Compares to 2U沉淪著...都是最私人的心靈療癒過程的回憶!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