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受歡迎, 暢銷的, 造詣高深的, 尊敬偉大的作家, 人們在拋書包的時候, 總能說出幾個古今中外都響噹噹的名字, 但若提到外語書籍翻譯, 做得出色又累積名氣的, 有幾個? 只有一個, 我只說得出替村上春樹的書籍當翻譯的台灣人賴明珠, 在書店有關大師作品的專櫃裡, 村上與賴女士的名字幾乎並駕齊驅, 而且幹了幾十年的事, 沒有功夫, 沒有認可, 就算讀者沒異議, 大師也不會容許, 可見創作者, 出版社以至市場之間都相見歡, 讓看不懂日文的人, 都能透過中文翻譯投入村上的故事與生活. 當然, 這只是華文市場的一角, 各國也必定有其翻譯界的翹楚, 只是我們看不見, 也看不懂吧了.
但什麼是翻譯? 這不僅是大學翻譯系裡同學應該思考的問題, 偶然也會在讀者悠然翻閱某本心儀作家最新出品, 準備跳進創作者的大千世界細意品嚐時, 腦海裡忽然掠過的疑問 - 因為不通, 是想不通也看不懂, 就是國語說的「卡住」, 一整句每隻字明明都懂, 但從頭到尾來回翻閱還是奇奇怪怪的, 這就是被異物阻礙的不舒暢, 廣東話俗稱「棘住」, 同「棘手」有異曲同工之妙. 每個人有自己的讀書習慣, 如何領悟作者的心意, 或理解譯者的字意, 也許都有各自的根據, 但從事文字創作的, 無論是原創, 還是跟手的再創, 抱持的原則應該是清晰, 通順, 字詞合意吧! 難道有人專門以錯別字, 亂文法, 沒邏輯聞名? 還能獲得出版社青睞花錢設計較對編印? 對, 有時候真的疑惑翻譯本的編輯自己也能看懂嗎? 書架上就擱下好些摻著書籤的書, 都是沒被「完讀」的遺棄, 曾經被網絡宣傳或因趣味封面欺騙的, 都有. 像這本哈佛學者 Edward Glaeser《城市的勝利》, 吸引我的不是哈佛兩字, 以往也未看過作者的偉論, 但題旨說到「都市如何推動國家經濟, 讓生活更富足, 快樂, 環保」, 那就看看地球上有沒有真正出色的例子. 根據作者通篇的歷史陳述與年份數據, 當然是有的, 而且城鄉是二元對立, 讓都市人口爆炸是好事, 留在鄉村只有貧與更貧; 其實, 撇開是否認同這些想法, 至少在同樣冗長累贅與混雜的翻譯裡, 已經讓讀者增添煩悶與枯燥, 論文式的內容真的適合原文輯錄嗎? 譯者搬字過紙的語法及用字, 自己真的看得懂嗎? 內容深淺是一回事, 外文的題材苦澀, 也可用貼近生活的寫法譯出生趣, 不是嗎?
翻譯的本意是什麼? 是展現譯者深厚的學識, 優雅的文筆還是高貴的品味? 像在中英翻譯的世界, 以流暢外語一臉巴閉駕勢自居的大有人在, 但事情的主角不是你, OK? 在文字變換的過程中, 不是應該把一種語文的本意, 以接通大眾腦電波的方式, 變成另一種依然活潑生動的文字嗎? 一切花枝招展或亂拼堆砌都是礙眼的, 一句用上廿隻字的句字, 賣相不佳, 也讓人消化不良!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