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rch 30, 2019

觸動

在荷李活道近水坑口街的交界, 那裡可說是集古愛好者的尋寶起點, 向著百年文武廟方向, 一整條都是專賣古玩舊物甚至各樣價值不菲的古董小店, 多以XX坊, XX齋等命名, 閑情雅致地佇立多年, 門外看似靜逸, 門內卻佈滿防盜設備, 出入亦非等閒之輩, 所以口袋夠深的根本不用等到三月, 這裡天天都是 Art Brasel 或 Art Central, 日日可以從名畫陶藝中附庸風雅! 但其實, 中區本身就是個大觀園, 雖然有多處街角風貌年復年地被收購拆卸或改頭換面, 但越往半山內看, 還是有不少後街窄巷石級樹牆安然存活, 例如在太平山街廣福義祠旁, 便是從山腳向上的磅巷石階, 隱藏在繁忙的大街以內, 沿樓梯拾級而上, 仍見幢幢上世紀的唐樓與地下新潮的食肆咖啡廳與畫廊, 最近何藩的攝影展便在那裡的 Blue Lotus Gallery 舉行.

其實, 有多少人知道何藩是誰? 為什麼近年備受本地媒體大熱報導? 如果老先生不是在2016年逝世時留下多幅舊時香港的珍貴照片, 會有人記起這位藝術成就不凡的大師嗎? 事實是, 何藩早以街頭攝影師聞名, 獨特的攝影造詣獲得各國攝影學會的肯定, 出版過多本相片集, 直到近年, 香港才見到有關他的新聞, 還有他的個人展覽. 這次作品展叫 "Portrait of Hong Kong", 在這間獨家代表何藩藝術品的藝廊舉行, 大概一百呎的空間裡, 掛上四十多幅香港在五十至六十代的街頭黑白照, 來參觀的人很快便巡過四面牆, 但卻圍在中央圓桌翻閱作品集; 旁邊有爸爸帶兒子來重溫舊時, 一面揭一面介紹社區歷史, 也有長輩們邊看邊當起客席藝評家, 從一張張從前的普羅百姓與街頭巷尾的紀錄裡, 看見各自的故事.


展區一角的牆上, 放了一大篇策展人展述何藩在攝影藝術上的精巧與人文角度的英文介紹, 看的人不多; 但除了裡面分析的光影結構與人物剪裁外, 我想就如大師對攝影藝術的執迷:「眾多藝術媒介裡最能反映真實的當下」, 細讀每張相片背後的歷史與社會面貌, 有油然而生的觸動!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