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品牌如天上繁星, 但真的能仙女散花式在全世界播種, 近代最深入民心非Starbucks星巴克莫屬! 如果上世紀新興大眾飲品是汽水, 那千禧年後的代表便是咖啡, 確切點來說, 是用混合型咖啡豆調配好再加各色調味料的精品咖啡, 亦是講究的達人不屑的「普通野」! 但因為普通, 所以人人喝得起, 喜歡與否是其次, 咖啡店環境與氛圍才是決定性關鍵. 像星巴克源於美國, 全世界的開拓卻是委託當地飲食集團經營, 所以港澳的是美心集團, 台灣的是統一企業, 也有某些城市的分店由總部直接打理, 但店員穿的一樣, 桌椅一樣, 紙巾杯碟一樣, 唯一不同是分店特色與當地店員質素! 什麼叫特色? 你可以說香港星巴克每次傳給會員的訊息, 都是推介新飲品與再多消費便可多獲星星晉級的呼籲, 或遇過的店員都是臭臉不主動愛理不理的模樣, 還有分店以細小侷促嘈雜以及永遠座無虛席聞名的通通也算在地「特色」, 但若是有人文精神的, 會考慮連結社會環境與培養真正咖啡文化, 讓品牌成為街坊鄰里的家人 - 就算不是家人, 也至少是朋友.
這樣說好像有點矯情, 但當一家咖啡店不單出現在高級商場或商廈大樓專門服務行政人員或名店豪客, 反而開在老城舊區的百年古宅裡, 小社區街角處的兩層平房裡, 城市邊陲藝文劇場的大片綠化區旁, 隱匿山上舊宿舍群改建的鄉村白屋裡, 甚至以貨櫃堆疊改造砌成的新建築時, 你會知道什麼才叫「特色」! 古蹟改建成咖啡店不是什麼新奇事, 全世界的例子比比皆是,「奇」在台灣一個相比歐美或東亞國家小的地方, 在各縣市與鄉鎮可找到仍健在而未摧毀的老建築與品牌配對, 成功讓當地人既能保存日久失修的古物風景, 又能在持續的生活條理下隨意路過, 在復修後的空間裡享用新時代的方便與咖啡芳香, 大概這些「不上進」日常, 都比想要拆掉重建成酒店商場呀摩天大樓呀藥房地產鋪呀庸俗的發財大計來得重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