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呢, 香港的確不負旅遊城市這個「美譽」, 旅發局剛發表的2018年訪港遊客數字說, 全年有逾六千五百萬旅客人次, 進進出出這塊彈丸之地, 亦即是說每日平均有近十幾萬外地人隨街走, 再加上持香港身份證的七百萬原居民, 不分日夜地一同「消費」這個城市, 從而獲得如此亮麗的「業績」! 但伴隨不斷湧入的旅遊消費而來的, 肯定不只是白花花的鈔票, 抽象點可以是國際間的聲譽與旅遊文化的後遺, 實際的卻還有大增的垃圾量, 民生日常的負荷以及烏煙瘴氣的劣質行為, 流竄於城市的每個角落, 一如持續升溫的民怨, 慢慢滲進我們賴以維生的空氣裡, 這些現況, 對活在平行時空裡的當權者與富豪們, 既看不見也呼吸不到!
既然如此, 作為平地上的普羅百姓, 又沒有「不喜歡便走」的豪邁與能力, 是否要心甘命抵的仿傚高官說要以「包容」解決一切呢? 好吧, 模擬香港人的生活日程, 看看我們哪裡還有未忍夠的「不足」:
上下班 - 車站滿是人患, 包括也喜歡在繁忙時間出遊的旅客, 人人平等湧進車箱, 好彩的是交通沒誤點沒故障能準時回公司保住飯碗, 倒楣的是旁邊有把 Keep Talking 的北方話在一望無際的塞車路上迴盪著, 讓長期疲憊的精神心靈沒一刻舒緩;
吃飯購物 - 排隊人龍中滿是打工一族也就算了, 但每每也見慕名旅客的身影, 你以為他們只會去名店吃高檔菜嗎? 你以為他們不會快而廉嗎? 他們最愛茶記與快餐店了! 沒什麼的, 大家一起等嘛, 廚房起菜侍應落單要時間, 偶爾言語或文化不通也是常態, 你有你白眼, 他們可以轉攻其他地區...還有, 你趕時間是你的問題, 遊客沒在乎!
假日消閑 - 銅鑼灣與油尖旺早已是香港人的「禁區」, 是我們自己過敏嗎? 但在狹窄道路的拖喼群與旅行團中插針不下是事實噃...噢, 人患實情是已遍佈全港十八區, 上至商業區下至平民區, 街頭經常呈現匍匐而行的人群, 真有這麼多街坊時時逛街嗎? 裡面有沒有旅客, 我敢打賭! 還未數算的是, 那些晨昏時份供市民休憩運動的公園, 購買日常的麵包鋪街市與超市百貨, 消閑娛樂的戲院主題公園與演唱會, 以至解急扶危的藥房診所與今天日日爆棚的醫院等等.
有人說土地不夠, 所以要填海嘛, 到時便能從容迎接浩瀚的國際旅客...是呀, 是到時嘛, 不是堅持容許保留一個個富人專享的私人俱樂部而向荒島打主意的今天嘛; 再者, 所謂國際旅客原來只有兩成, 其餘全是大陸客, 所以是指他們來自一國內的大江南北這麼多元化嗎? 數字勝於詭辯, 現在清清楚楚指出旅客來源單一化, 商經局要不要解釋一下, 過去花大錢在國際推廣的成效呢? 最有趣的是, 統計顯示超過六成的大陸客沒有在香港過夜, 儼如一群興高采烈的過客在機場車站食肆商場旋風掃落葉, 吵吵鬧鬧的擾攘一輪後拍拍屁股便離開, 留下不文明的污穢讓香港人埋單, 除了賺盡的商家之外, 沒有人會高興得起!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