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 要找一間安靜又好坐的咖啡店, 一點也不容易!
就像旅行時的酒店一樣, 每個人總有一些些細微的要求, 儘管那可能只是極微細又瑣碎, 甚至大多數平常人都不以為然的差別 - 就是這致命的一點, 成為最後評分的關鍵. 是價錢嗎? 服務? 還是環境呢? 現實是, 顧客們, 尤其是幫襯連鎖式那些自我幻想坐在高級設計式酒廊梳化上望窗或埋首蘋果產品裡的一群, 最應該要關顧的咖啡質素, sorry, 是他們最不care的! 我沒有證據, 但即使如何自詡什麼每天新鮮研磨又或咖啡豆來自各國產地風味一流之類的術語, 連鎖式的總會被那些老闆身兼咖啡調豆師的個性小店看不起 - 個性嘛, 總認為自己才是正宗的. 所以, 對我來說, 除了店外的門面外, 推門遇見的人, 才是決定這個空間氛圍的重要元素.
那天在台北八德路閑逛, 發現某小劇場地下中庭處有間像樣的小餐廳, 沿著弧型噴水池旁以整片落地玻璃隱身其中, 靠窗的位置可以透視外面的天空下, 而最重要的是, 偌大的空間沒多少客人, 心想這個月來, 從南到北終於找到一處閑靜可看書的小天地了...在櫃檯處映入眼簾的, 是一個納悶的店員(又是), 好了, 點完餐走到窗前坐下, 旁邊剛好有一枱像剛排完戲衣衫隨意的藝術人在開聯誼會似的, 雖不至於七咀八舌, 但場子就像他們包下的 - 也許這終究不是咖啡館, 這是可以吃意粉焗飯還有薯條的餐廳, 所以開心盡興大聊特聊是應該的; 不多久, 後面又來了兩個聚舊的女生, 從旅遊到工作再聊選舉與民生, 再不久, 後方又來了一枱香港客, 聊著唱聖詩與評論人家的事(夠諷刺了吧)...一室又再熱鬧起來, 終要闔上書本, 留下未喝完的那壺蜜桃烏龍茶!
即便是一間公司, 一個城市, 還是一間小小咖啡店, 地方因人而定調, 這是非常可信的推論! 另一天遊走於板橋府中路時, 在樓下來回了幾次就是找不到它的入口處 - 原來, 要轉進小巷子, 從民居的老房子樓下拾級而上, 便是這間推開木門仍有幾下吱吱聲的咖啡館. 想像一下《阿飛正傳》裡潘迪華與張國榮住的那種舊公寓, 大廳的窗戶因阻隔馬路與樓下選舉宣傳聲而掩上, 梳化區, 圓木桌, 三數張雙人座與各自頭頂上的鎢絲燈泡, 還有服務台附近各類型的咖啡機, 讓整個幽暗室內散發著老房子的頹靡 - 還有偶爾客人點上的特製咖啡香, 就像我那杯賣相精緻的黑芝麻那堤(Latte), 濃郁但輕盈, 讓客人最好的動作要不靜下來, 要不睡一下.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