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day, July 01, 2018

從抗命到末世

現代人的習慣, 少不免有事沒事的都在「刮手機」...某天, 就在面書裡無意中「刮」到這段觀後感, 原來是新上映的電影首映後, 現場捉著這位棟篤笑男神拿著咪高峰推介 - 鏡頭前他婉婉轉轉的, 又煞有介事的盡說些無盡邊際的話, 最有印象的就只有「嗯...這是部你睇完...就...即係會啊...嗯唔, 會令你諗到D野嘅作品!」所以說, 要不是現場被「力邀」, 也不用這樣出盡急才的貢獻一些. 男神說, 來支持是因為與導演有逾廿多年的電影情誼, 是的, 那是1994年的沙甸魚殺人事件》, 盡把生活迫人的荒誕發洩在一罐罐不會騙人的沙甸魚裡面, 當時能夠洞悉世情的, 是導演趙崇基.

今年的《中英街1號》, 是趙崇基久違以純本土情懷為題材的長片, 印象中他好像消失於演藝界裡, 只偶然看見他的專欄散文, 在浪接浪的世態變遷自然沒有多少人關心. 但這部說沙頭角在1967年及牽連2014年雨傘運動的電影, 卻是注定會引人注意的. 全黑白的述事畫面, 多少為劇情背後的歷史原料增加觀眾的投入感, 事實上在當下不少對歷史教訓日漸善忘的劣性下, 這種假設是不能沒有的; 同時電影在極低成本下製作, 新演員以至好些必要但只能以粗糙條件拍成的情節事件, 唯有以黑白調子與直白話語來搭夠. 老實說, 這不是我銀幕上熟悉的趙崇基, 是為著耗費多時由資深記者寫成的劇本, 還是礙於主題的敏感或局限性, 才變成現在情理矛盾又流於蜻蜓點水的溫溫吞吞嗎? 不能說角色們沒有層次, 而情節的挑選也像「睇餸食飯」, 但導演拿手的生活感去了哪裡? 悲情中也能帶點自嘲自憐吧! 看完 《中英街1號》, 的確是充滿了無奈與哀愁, 但我還是想念, 2002年在一片失業負資產的城市氛圍下拍成的《慳錢家族》, 從敗壞的環境裡, 發掘出肺腑箴言, 才是對時代最有力的回應.

說到憤世, 在導演黑澤清的《來自星凶的愛》, 反而看到他對愚昧人類的不留情面. 電影早於去年在日本上映, 來到香港才被配上這個膚淺的譯名, 相信為此減掉了一半的觀眾群. 如果你從電影的日文原名與英文去理解, 便能感受「Before We Vanish」這個預言(還是遲早的結果)的可怕性. 當然, 多數人都視外星人像故事, 傳聞, 甚至是《星戰》系列或久遠的《E.T.》般的傳奇, 但這部戲就要告訴你, 純良外表如男主角松田龍平也可以一覺醒來, 也會變得冷若冰霜, 而同樣對這個世界及人類同樣無知無感或無解的另類, 其實是隨街遊走的, 看起來弱弱的, 根本了無牽掛, 狠起來沒包袱! 

相對女主角, 面對這個突然像失憶失智的老公, 再加上諸事不順的生活, 留也不是走也不是, 也許恨不得外星人能舉起手指瞬間「拿走」她的「煩惱」! 可惜, 外星人對「煩惱」沒興趣, 要拿走的概念都是有助即將進行入侵地球的計劃, 所以好的壞的都要學, 還要學得一針見血, 例如當誤打誤撞協助外星人做「導遊」的雜誌記者, 以為能週旋於政府秘密官員又能採訪到獨家新聞時, 卻被外星人揶揄「被同類出賣, 要不要來幫我們?」這不就是人類世界今天的景象嗎? 其中一段男主角走到教堂, 聽見可愛兒童唱著頌讚歌曲, 不禁問小孩們「愛是什麼」, 一臉茫然的外星人最後坐在神父前, 聽完他說那段「愛的箴言」, 便離開了. 神父咀裡說著愛是什麼, 什麼與什麼, 外星人竟然不···趣唉, 在這個顛倒是非, 自私冷漠無知蔓延的社會裡, 這還不夠諷刺嗎? 

最後, 外星人真的會來纖滅我們嗎? 不如先擔心怎樣在衰落的社會生活下去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