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年的一齣電視劇,「七十後」的人都會記得丁蟹、丁展博還有慳妹,當然還有刺激的劇情、瘋狂的角色,以及那種劃時代的前瞻性 ─ 你看,廿一世紀不就是股樓的世界?基本上我們的生活都是圍著這些東西團團轉,你爭我奪也就是港聞的主軸潛台詞,原來「大時代」不是形容盛世,在混沌模糊的世道,更有諷刺味。
現在想來,我們懷念九十年代,很可能是那抹迴光反照前的餘暉,沒人會想到十年後枯萎得這麼殘弱;當年的少年人,現在是社會裡載浮載沉的勞動主力,現在的「八十後」,其實已經廿多歲,既走不進階梯上優皮中產的層次,又沒有青春揮霍的本錢,正所謂人又「老」錢又無,每天過著漫無目的如同機械人的迷茫生活,你認為他們有希望嗎?這邊箱一眾年輕人走出來集體發聲,那邊箱報載多個同齡但「上進得多」的樣板故事 ─ 看,他們多健康積極,又創業又賺錢,不是所有「八十後」都只懂反對的 ─ 哦,還不是那個「錢」字嘛!
能賺取應得的,有誰不想!可笑的事,莫說是廿多歲的小子,就是「七十後」的三張派,在既得利益的領導層眼中,仍是一堆不識時務未上得大枱的「小孩子」,是因為這張大枱只容許腰骨有問題的人入席?還是上位的天梯出現斷層,「老鬼」不肯放生人力更替的天規?朋友K就是「夾心階層」的例子,經驗不是沒有的,跑數見客陪酒兼陪笑都做足,頭頂卻是生命力頑強的「六十後」或「五十後」,靠的是奸險狡詐卸膊違法,還有一切看得見看不見的「條件」;朋友道行不夠,總是落在前後兩難的位置,要像初入行時瀟灑一走嗎?卻要考慮中年就業的問題,不走,便繼續聽命受靶的打工生涯,並考驗自己終極忍耐的能力,當中的生活與生存,應該不比舞台劇演員們的華衣美服般華麗高貴。
當然,各有前因各自修為,「你走你的陽關路,我走我的獨木橋」,從來都是選擇的問題,沒有對與錯,只是總有人不安於Comfort Zone。今天的年輕人可能沒有耐性,只是因為年少氣盛有勇無謀?人民的不滿會是霎時而來,還是累積的欺騙與漠視而推湧出來?當謊話多說了,便不會再有人相信 ─ 還是說一百遍,便成事實?這個城市是一個(或變成)怎麼樣的地方,自己問心吧!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