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演Justine於我來說是個特別的人,不是因為曾經work for her,而是有種微妙的熟悉感,她在舞台上當演員的片段是我觀劇回憶的一部份,台上台下的角色轉換,總有點難喻的奇妙。當然也是因為工作,瞭解她對戲劇創作的執迷 ─ 就像所有artist一樣對創造美學標準與自己,都有強烈的喜惡。也許久違了她的台上語言,這次重看,固然有她投放在演員對白錄像身上的千言萬語,但被托付的每一個演員,短短個半小時裡也能散發著恰如其分的感染力,是導演感動了他們,還是演員演活了角色?
其中一幕,失去了演牧羊少年機會的梁奕倫,遇上一群歪七扭八的初中生,在今時今日被認為懶散無心向學的Band X劣品;牧羊亞Sir用奇幻之旅這故事點化他們,用戲劇引發他們的另類潛能,於是台上的一眾少年演員,唸白表情走位歌舞皆出乎意料的悅目 ─ 這不是做戲,而是這班十來歲的少男少女真的每星期到兒童音樂劇團上課練習,當一些少年選擇四處亂蒲或索K吸毒的時候,他們卻投入在發揮自我的技藝當中。望著一眾年輕躍動的生命,一同唱著跳著「All Things Are Possible」,我想,我們的年青人還是有希望的!
就像當牧羊亞Sir終於找到實現理想的機會,感悟的同學與校長都想留住主角時,突然結他同學真誠的一句:「恭喜你!」,嘩,成熟得就連大人也說不來;堅持理想的固然困難,能夠真心認同別人的方向,在今天的社會裡,更是難尋呢?
來尋訪你熟睡了的小天地,不要錯過8月的《小王子》音樂劇。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