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看台灣的電視節目,應該對這個詞彙不會陌生,相對地道的香港話,就是指走綜藝節目路線的級數。例如,近日現身本城大台的庾澄慶,除了與明星妻子的婚姻現危機之外,大眾都知道他是型格的創作歌手,也是寶島的綜藝節目主持一哥之一,套用當地的稱許,就是綜藝界的A咖。
咖,字面上好像是戲劇表演裡有的沒的演些不重要的咖哩啡,但讀起來卻是卡士的”car”音,再追本溯源,其實就是英文的Cast,有角色扮演的意思,更指演員的陣容。所以,在階級有序的台灣演藝圈,什麼明星的聚合,就是什麼樣的明星陣容;當然,娛樂圈跟所有牽涉利益關係的人際圈子一樣,有本來是B咖的二線人氣急升,也會有一線藝人慢慢”fade out” ,變成收視毒藥,總知誰要是得到觀眾的注目,誰便有資格「升級」。
像曾志偉或Do Do姐這樣的級數,大多從上世紀開始累積名氣,台灣的A咖主持,也是一堆大哥大姐輩:像胡瓜、張小燕、徐乃麟、吳宗憲、白冰冰或藍心湄,做足十多年也繼續帶領後輩,也有賣才藝聲色的,如作家出身的蔡康永、名模演員的大小S或購物天后利菁等,他們各有自己的節目地盤,在百多條電視頻道的空間晚晚閃爍亮相,越多曝光代表越受歡迎,至少,有收視數據的支持,製作人與一眾工作人員,都要以禮相待。在滿天繁星的綜藝節目中,有訪談的遊戲的歌唱的怪談的搞笑的八卦的瘋狂的…什麼主題都有,除了主持外,總要請來三五七八個藝人參與,今天在甲台見到他,第二天又在乙台出現,但那些A咖明星,卻絕少甚至不會出現在別人主持的節目 ─ 已經是大牌了,還要紓尊降貴與BCD咖混在一起嗎!
正如將台灣遊戲節目搬字過紙的什麼「獎門人」或「分高下」,從不見阿姐阿哥級出現,與需要觀眾注目的藝人相比,他們要的是品味與貴格,不是與民同樂的的癲狂了。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