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美國前總統被伊拉克記者擲鞋之後,上週便輪到國家總理「遇險」了 ─ 真奇怪,中英領導人同被橋底阿婆最擅長用來打小人的工具「襲擊」,難道他們的小人真箇那麼多嗎!世事日新月異,本來這事已明日黃花,不過近日看了多篇專欄,都不約而同重覆事件,還展示作者會如何應對等妙法云云,大家既然念念不忘,那便順道再拉闊一下吧。
坊間經常有大大小小記者會、頒獎禮、派對、開幕禮、會議、股東大會或發佈會舉行,也就代表有不少政經娛樂上流名人貴賓,曝光於公眾面前;負責活動的公關要員,永遠要待貴賓如未足月的嬰兒,噓寒問暖斟茶遞水都是基本動作,台前台後固然要照顧十足,最怕有什麼臨場改動事故,即要在嘉賓黑面前,率先撲滅潛在的不耐煩與不爽。但人算不如天算,安排再妥貼保安再嚴密,總有機會讓「生事者」出頭,而且誰又可以準確估量誰誰誰的仇人小人對頭人有多少呢。像一直「唔順超」的記者、不識相的留學生,人群中隨時會有反對者,在公開活動裡,這是難以避免的。
好了,有人向講者擲鞋,那一刻,公關們應該被嚇到心臟停頓,怎麼辦呢?擲鞋之後可以擲雞蛋、擲石頭、甚至開槍 ─ 這就是Prepare For The Worst的金科玉律,可是有想過但沒準備,那便要靠事主的臨場表現了,還好鏡頭前的領導人,沒有慌張的窩囊相,如換了是什麼名人、官員或富豪,有人會立即撲出來護駕嗎!保安會擁上台還是追截「行兇」者?主辦人如何向貴賓交代?工作人員又會被追究待客不周嗎?這些問題更有趣呢!
當然,最值得借鏡的,是在國家總理被不禮貌對待後,英國政府、劍橋大學都迅速致函道歉,校長更親自再見當地大使握手求和,就連滋事學生都離奇地去信「悔過」,效率之快的確是必須的公關手腕。所以說,隨手拈來,都是通識教育的題材,還不止,可能是不少專業人士,身同感受的一個處境式測驗。
延伸體驗:擲鞋實況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