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個前衛開放的城市,緊貼潮流事事要「現代化」的必須的,所以,難怪當地人都有種獨有的傲視同儕優越感,就像小孩初嘗高級巧克力的美味,那種以為站在世界高峰的得意。當口袋裡的銅板豐裕得要溢出來的時候,人們便開始從想像與圖像中仿傚,除了基本滿足,還要過有質素的生活;因此,在地鐵的廣告牌、商廈外的燈廂或各款時尚雜誌內的促銷口號,都變得小資起來。
其實,「小資」可能已不足以形容上海人對生活提昇的態度,因為他們認為自己已是外國人 ─ 就是除了老外能夠配合他們的優越外,其他外省來打工的或黃口黃面打扮平民的,一律在他們額頂的眼角下。某天,在西式咖啡館的櫃台前,走來一對時尚男女,開始點菜:「我要兩杯莫卡、兩杯卡巴千奴、三杯巧克力... 帶走!」,店員重覆,不知什麼原因開始混亂起來:「不是!是兩杯... 為什麼奶油要加錢?你再重覆一次...」弄了差不多十多分鐘,女的要計算清楚,男的本想不計較但又默默的讓女伴發功。在這仿照連鎖式裝潢擺設服務及價錢的咖啡店裡,這種顧客應該不少。
在西式餐廳、精品店、傢飾鋪、咖啡館以至國際名牌林立的市面,與其說是為迎合外地遊客,不如說是為滿足內銷似乎更為正確,事實上老外都為了「舊」而來訪,只有當地人才為「新」而興奮。當然,縱使一街報攤都是各款大頭式的新潮雜誌,洋溢著西化的生活時尚,而大型商場裡的店舖超市亦人潮不斷,但只要聽到中央廣播的娃娃式賀年樂曲、看看電視上的聯歡節目,還有親身感受,最具指標性的車站與街上民眾的生活面貌,香港,還是有希望的!
No comments:
Post a Com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