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uesday, August 05, 2008

民食系 - 路邊吃

一些民間小吃,意念總是源於百姓生活,不講包裝,不究門面,想法配合就地食材,瞬間便將尋常用料化作食糧 ─ 只要快,才能在危急關頭填飽肚子,飢腸轆轆的時候,誰還要研究禮儀型態,根本就是原始慾望嘛!

我們走過路邊攤販,各式各樣的新鮮小吃延引著食客的癮,明明吃過正餐、趕著上班或是聊著手電,總也不忘要瞄瞄熱鍋上翻滾的東西;台灣的路邊吃,為了應付二千多萬鄉紳市民的生活需要,仍然遍佈東南西北的大街小巷,某些口啤傳開了的,便成了媒體報導的主角,加上湊熱鬧趕話題嗜試新的街坊朋友們,圍攏支持,人氣一時無兩。

早些年在大熱天時,跑出的總是什麼沙冰珍珠果涷冰茶之類,但一旦有人吃了拉肚子,霎時便雞飛狗走;今年旺場的,重回新鮮熱辣的賣點 ─ 酥餅。在中華美食的傳統中,隨意也可搜羅上百款酥餅製法與配料,精緻的可成宮廷美點,簡樸的便是百姓主吃,可素可葷,最合現時省吃檢用的台灣百姓的口胃。

在台北和平東路跟溫州街口的小角落鋪位,午後便傳出陣陣蘿蔔與麵粉的酥香,賣25元一個的蘿蔔絲餅,酥脆皮薄塞滿超多蘿蔔絲,食客起手幾十個;

通化街小巷裡,一大早便有熟客來等候一個個渾圓鼓漲的胡椒餅,新鮮出爐的烤餅外皮掛滿芝麻,內裡是白胡椒味肉汁四濺的豬肉加大蔥,可想而知的豐腴口感,那裡還有蔥花燒餅,金黃外脆加蔥蒜點綴,也夠吸引;

還有中華路二段的黑師傅,他的蝸牛餅冠絕一整條夜市,雖然備受同行眼紅與閒話,但鍋上香煎的圈圈餅依然被食客早早預訂了,只是蔥油鹹香與麵筋的配搭,也成矚目美食。

只是酥餅的部份,還未數雞排、臭豆腐、鍋貼、煎飽、湯羹、牛肉麵、蚵仔麵線油飯、肉圓、鹵味……
資料來源:東森新聞網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