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dnesday, April 16, 2008

加州的日與夜 (四) 中國城

這不是夜總會的引詞,而是同樣在全世界滿山遍地的China Town – 唐人街。來到舊金山,聽說是美國第二大的中國城,因此特別吩咐朋友安排一遊。是的,我對海外華人生活有些情意結,總想看看他們的生活,是否仍如電影中呈現的「典型」:一樣的滿街華文招牌、一樣的中式擠迫、一邊雜亂喧鬧市井(這是與隔一條無人的街比較下,純粹感覺上的形容)。


我想,幾乎是一樣的模式,或者在倫敦或法國,都會見到相似的建築物、路人與反映文化根本的各式商店。朋友說,那裡有一家店子以蛋撻聞名,在週末午後,果然看見人龍在門外,在熱鬧的街上營造了焦點;我承認,從一開始便抱著懷疑的態度 ─ 蛋撻?基本上,我不相信某些食物在異國的品質會比發源地好,望著仍然擺放60年代包裝月餅盒的櫥窗,以及餅櫃內放滿的奇怪mix & match(未見識過的包餅混合體),當然還有等待追捧異國口味的人潮(那裡也算華洋雜處),我想起中環老店泰昌餅家。人離鄉後是賤是貴不知道,但這款口味便有所升價,至少他們願意付蚊多美金吃一口 ─ sorry,那一口只有剛出爐的基本味,酥皮不算餅皮亦不特別鬆軟,我覺得朋友也不特別享受,他們以外國人的身份(其實都是華裔)咀嚼中式風味,只有像我們當遊客對著特產的「距離」感覺。


在餅店旁邊,都是那些港式百貨商場,即是那種檔位七零八落、貨品雜亂無章地展示它們既廉且粗(糙)特性的格局,還有最貨真價實待客如隱形的店員口面,構成一副深水埗鴨寮街「好旺」商場般的況味,然而,那有問題嗎?不,廉價方便絕對造福萬民,我不明白的是,世界變動,為何我們謀生與開拓創造的能力,仍然眷戀老去回憶的年代!故步自封是我們的民族性嗎?


我不奇怪唱片架上賣著連白話標題都寫錯的翻版碟,因為美國也有$1.99散貨紀念品特賣場,只是,有點慨嘆吧!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