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自從「迪士尼」空降本城以來,有關開心玩樂暢快體驗的服務與產品,全世界都在套用『奇妙旅程』這四個字的神仙slogan,彷彿哪裡都是天堂,處處都可以是蓬萊,也許旅程途經的每一處,就連廁所也可以賞心悅目。
如果可以當然不拘,但事實往往出乎意料,你看快餐店廣告賣咖哩豬扒飯的美味圖像,跟現實裡從繁忙黑面服務員端出來的差多遠?有多遠,我想可以從最近一次奇妙旅程中反應一二。雖然我沒有給迪士尼機會,反而數月內兩度到訪近來走勢凌厲的兒時回憶地 ─ 海洋公園,但既然標榜的都是Fun‧Fun‧Fun,相信在「今時今日咁嘅服務態度…」這種社會共識的指導下,顧客的期望也是一樣。
不幸地,在入場的當兒,已經失去了第一fun:正當與不耐煩的售票員查詢購票優惠的時候,冷不防背後有人像衝破敵陣的湧前,不顧一切的拋下五百大元,用流利的普通話說:「一張!」,看傻了眼的我還真的終於見識到自由客的「豪邁」,不過還不及以收錢為大前提的售票小姐,她沒有繼續我的服務,很爽手的收那大漢的錢,給那大漢的票。然後,持續擺著那副若無其事繼續不耐煩的表情,來完成我原本興高采烈,最終卻一肚氣的購票經歷。還幸,附近有一位接待員有禮親切的介紹園內設施遊戲,挽回一點欣慰,可惜,這是公園內唯一見過有笑容的服務員。
就是否笑臉迎人,禮貌周周這個問題,我從來不強求皮笑肉不笑的機械功夫,但縱使我們同情那些打工仔被某樂園非理性要求歡容笑臉的待遇,也不代表我們希望看見木訥、心不在焉、沒精打采、冷酷(或扮酷),甚至不耐煩與黑面的表現,如果這個公園對服務員沒有「表現親和」的要求,那是什麼樣的管理與服務標準?又或服務員認為笑臉迎人不是他們工資包含的範疇,冷淡裝酷是待客之道?還是看見遊客越興奮,他們越扯火?公園可能要考慮「加吓人工」了?實在不希望他們以為其門如市,便讓這樣的「傳統」延續,人們的感情有限,時間久了,連50年的天星也沒人同情,可見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