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來我是個對天氣狀況有點敏感的人,換句話說,心情除了因當天際遇所變之外,情緒也會受天氣所影響;從前年少幼稚,可能也會為天雨連錦而感到鬱鬱寡歡,正所謂moody的性格,那時候,記得有人曾經對我說,這樣情緒化,不是成熟的表現!
直到今時今日,空氣質素、氣候溫濕甚至國際氣象已經成為政經專才桌上嚴肅討論的問題,原來天氣怎樣,一下子又變得相當重要。最近有國際投資機構發表對本城有關空氣問題的警告,表示如果污染繼續惡化,競爭力將會大減,專業人員會離開,辦公室需求下降,外國公司也不會來港設立總部,總之國際投資會走哂…… 報告還親身示範,立時調低數間地產公司股票評級(但請留意,調低的都不是最有錢那些地產商),唯恐大家感受不到他們的恫嚇。
當然,這些外資專家沒義務照顧投資回報以外的無謂感情,只是在政府已經一邊舉辦藍天白雲行動,一邊懇求珠三角做好心協助減少廢氣飄送的同時,竟然還落井下石,我想,多討厭這個城市的香港人也不會這樣做,或,這樣做也沒用。但話說回來,外國專才每天對著灰頭土臉的天空,呼吸也不暢順,就算家住大平山頂都不高興,然後也可能影響心情健康以至工作能力,因為環境不好嘛,所以大條道理撤離此地,還得到同情。到頭來,他們才是真正有資格受天氣影響工作 ─ 還是,只要關乎經濟效益的,有話事權的人,連地上一粒沙也可計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