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turday, May 30, 2020

大氣電波的遊戲

從前在電台工作, 每當要主持有聽眾來電的直播節目前, 心裡或多或少會有各式各樣的「突發預演」- 如果聽眾口齒不清, 或像長氣袋一樣說個沒完沒了? 或來電者態度冷漠, 惡形惡相, 甚至忽然大演苦情戲聲聲抽泣? 更災難的是, 如果沒有聽眾來電呢...是...一.個電話也沒有喔, 要如何撐到節目最後一分鐘? 老實說, 這情況在近年的廣播界裡, 其實是頗常見的. 總之, 在滿佈各式按鈕的控制台前, 坐在主持椅子上把懸臂式的咪高峰推近自己嘴巴前方的一刻, 接下來便是一場真人show, 是腦力與心力的高速消耗, 未知的人與未知的事在大氣電波裡相遇, 迸發出什麼樣的氣氛與效果, 就是電台播放最讓人神往的魅力 - 即使在內容上作最精密的設定編排, 人永遠是最大的變數, 你不可能控制平民百姓張口說出的一字一句吧! 一個有個性內涵與原則的主持, 也不應是一部讀稿機器, 隨時間空間與處境的變化演繹, 才有人性. 

當然, 前輩們經常強調做現場節目最需要的「轉數快」與「應變力」, 肯肯定不是每個人也擁有, 而且現在喜歡把「開咪」標籤往身上貼的主持人, 大多只出一張嘴, 手腳是沒有On Panel (即現場操控按鈕), 這些極其量只能稱為嘉賓, 如果他們自稱為DJ, 實在讓「唱片騎師」這個職稱蒙上污點. 有這麼跨張嗎? 報載新加波某電台辦遊戲節目, 有聽眾回答難度十級的「估歌手」問題, 搭通電話與節目主持人說出某外國歌手名字, 事後卻被指發音錯誤而取消獲獎資格, 最惹怒聽眾的, 是這一萬波幣獎金, 竟送給稍後另一個說出相同答案的聽眾...咦, 既然讀錯, 為何當時不現場定奪? 是主持人不能即時決定, 還是幕後有其他高層要做最後判決? 這位當地鐵車長的馬拉族聽眾當然不甘心, 在網上找上這歌手申冤 - Tom Hadley, 大概這英國創作人也不記得哪來的新加坡電台, 或哪來的一個估歌手名遊戲, 但既然苦主找上門, 按常理聽聽看...沒錯呀, 讀出來是自己名字, 便向聽眾回覆親身確證的片段. 電台收到不甘心聽眾提交「證據後, 仍然表示「不會改變決定, 我們是經過公平客觀的審查」. 好了, 事件見報了, BBC找上電台, 社會大眾議論紛紛 - 終於, 轉軑了, 獎金回歸這位尊嚴受了傷的聽眾.  

我想, 負責設計這現金獎遊戲的電台職員下場不怎麼樣,  畢竟錢花了, 卻換來眾矢之的, 臭事還傳到千里之外, 公眾形象大打折扣, 遊戲玩了卻沒人開心, 那目的為何呢? 作為大眾傳媒, 嘴裡固然要說服務市民, 但難纏的人實在是無日無之, 怎樣平衡所謂公平與人情呢? 我只能說, 要聽眾在一句有十四個字詞的電台宣傳聲帶裡, 猜出朗讀當中不同字詞的十四個名人歌手名字這「遊戲」, 根本不想有人中獎囉! 實是離奇!

No commen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