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前,香港被冠上「文化沙漠」的稱號,現在看來,難免有點詛咒纏身的感慨!
剛過去的大除夕,政府宣佈委任商人加港區人大代表王英偉為香港藝術發展局主席,接替無影無踪的前任馬逢國先生;文化界大概沒有新年假期可以消遙快活,今天明報「世紀版」便率先發炮,標題「荒唐的西九管理!荒謬的官商文藝!」,字字抖大,句句震撼。自從「西九」成為坊間術語之後,我們忽然跟藝術文化「這麼近那麼遠」,因為諮詢研究再諮詢了十萬八千次,空地依然丟在那裡,但面對三天兩日那些日日新鮮日日「甘」的消息,彷彿像街市行情般貼近民生;可惜吊詭的是,市民以為這是大眾的事,但每每事情的演變,我們永遠只有目定口呆。
西九管理層一個一個的來,然後一個一個的去,我們自然管不了,作為也曾在社會打滾浮沉的小市民,其實很自然會問:點解請人前唔諗清楚嘅?人事部或者D話事人係咪判斷有問題吖?咁嘅質素點解可以做高層嘅?也許是上司與下級的權力禁忌,局中人自然噤聲,既得利益的也不會質疑自己憑什麼享受公帑,這等如備受業界質疑及討厭的藝發局換來一個陌生人坐陣,儘管疑惑之聲在場外此起彼落,但通通擋在這副官門之上!其實,有誰在意新主席是否有藝術修養?他對推動本城文藝發展的抱負?還有,如何身兼浸大校董會主席、國際電影節主席、機管局、旅發局、電影發展局委員以及其尊貴的全國人大代表等職務的同時,再為藝發局出謀獻策?Oh sorry,還說漏了王先生的大集團生意,以及為愛兒的娛樂圈事業出錢出力!
我的問題是,誰會留意?傳媒?藝評人?藝術家?還是藝文界從業員?好歹也待過大小藝團一段日子,讓我告訴你,裡面的人是這樣生活的:
每天延續一個又一個的計劃會議,熟練地填寫表格,製造大同小異的計劃書,不斷討論誰誰誰聽話好用,這樣那樣的討好遷就,反反覆覆的預算與尋求贊助,然後與上司嬉哈吃個中飯,回來繼續處理大同小異的未來規劃、上司的三心兩意、政策的朝令夕改、了無生氣的呆板死實。做多錯多,不多事便是明哲保身,他們大都不知道誰人當選藝發局委員,也認為姓王姓馬誰是主席也無所謂,能夠有一兩個工餘時還會入劇場的,已算對藝文的支持。
前任藝發局委員靳埭強被問到沒有再被委任時,說:「可以省下一口氣!」是的,口水都乾了,便只有沉默!
延伸閱讀:「荒唐的西九管理!荒謬的官商文藝!」文:陳伊敏
(謝謝博客芊行的轉載)
1 comment:
let's talk more about the absurdity of the art scene, esp. after watching the 'cross-over' concert tonite...sigh...
Post a Comment